
周勤,祖籍浙江安吉县,生于江苏射阳。
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,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应用经济学博士后。
现任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副院长,教授,博士生导师,江苏省政协委员,经济委员会委员;
兼任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,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公用事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,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心特约研究员,北京天则研究所高级研究员,江苏省西方经济学学会常务理事等;
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和经济顾问;
主持或作为主要合作者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八项,省部级十二项和其他项目;
获得江苏省哲学与社会科学二等奖(唯一获奖者)和三等奖(唯一获奖者)各一项,其他奖项多次;
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文章100篇以上,独立和合著出版专著四部,教材三部,是产业与金融研究领域国内知名学者。
办公室:南京江宁区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经管楼a206室
联系电话:025-52090710
基本情况
(一)教育和工作经历
1、教育:
1999年9月-2003年1月,南京大学商学院,博士毕业并被授予经济学博士学位;
1992年9月-1995年7月,南京大学商学院,硕士毕业并被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;
2、工作:
2011年1月-2011年8月,美国富德姆大学(fordham university)金融系访问学者;
2003年9月-2006年4月,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应用经济学博士后;
1995年7月-至今,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、副教授、教授,金融系副主任、主任;院长助理,副院长,博士生导师;
1984年8月-1992年7月,南京第一化工仪表厂技术员、助理工程师。
(二)奖励
1、《企业纵向关系论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04年,获第九届江苏省人文与社会科学二等奖(江苏省人民政府,2005年12月);
2、东南大学优秀教师“常州市政府奖”(2004年,2009年);
3、管理世界, 这样的卡特尔为什么难以维持?2002第6期,获江苏省第八届哲学与社会科学三等奖(江苏省政府奖2003年12月);
4、东南大学“三育人”优秀教师奖(2001年);
5、东南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(2000年)。
(三)社会兼职
1、江苏省审计厅特约监察员(2004年-2012年)
2、江苏省国家税务局特约监察员(1998年-2002年)
3、南京市物价局特约监察员(2002年-)
4、民革东南大学委员会支委(2003年-)
5、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心特约研究员(2004年-)
6、天则经济研究所公用事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(2004年-)
7、江苏社会主义学院兼职教授(2006年-)
8、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公用事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(2006年-)
9、江苏省西方经济学学会常务理事(2005年-)
二、主要研究方向
产业经济学、金融学、公司金融和管制经济学
三、主要工作
(一)教学:
主要担任本科生、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教学任务,包括产业经济学专业和mba的课程。主要课程如下:微观经济学(本科生示范课程),管理经济学(emba,mba核心课程),产业经济学和管制经济学(产业经济学专业的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)
(二)研究生培养:
已经指导毕业产业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50名,目前指导产业经济学和金融学博士研究生9名,8名产业经济学的硕士研究生,博士后4人,每年指导10名左右的mba和emba的学位论文。
(三)科研
1、纵向课题
主持或参加了数项国家或省部级基金项目,同时主持或参加横向项目主要有:
(1)200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《20世纪国外产业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问题研究》 (项目号:01bjl030)的主要参加者。(2002.1-2003.12)。
(2)主持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《江苏制造业企业集团纵向一体化程度和市场势力研究》(项目号:e3-044)。(2002.1-2003.12)。
(3)东南大学事业基金课题《供应链下集团企业间合作竞争金融平台的结构和实现研究》(项目代号9214001118)的主持人。(2001.1-2001.12)。
(4)江苏省统计局科研课题《基于纵向一体化角度的江苏制造业企业市场势力研究》(2003.6-2001.12)。
(5)江苏省溧阳市发改委《溧阳市工业布局概念规划》项目主持人(2005.8-2005.1)。
(5)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课题《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与路径研究》,第二主持人,(2005.12-2006.6)。
(2)主持人: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基金《开放条件下中国制造业与外资零售业纵向关系研究》(项目代号:05ja790010)(2005.12-2008.12)。
(1)主持人:国家哲学与社会科学基金《中国产业安全链重构:突破跨国“链主”纵向控制的理论与对策研究》(项目代号:08bjy086)。
2、 横向课题:
主持和参与多向企业或政府委托项目
(1) 无锡灵山集团:无锡灵山公司战略研究(2009.12-2010,10);
(2) 江苏省电力公司:电力供求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(1)(2009.10-2010.12);
(3) 江苏省电力公司:电力供求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电力投资效率(2)(2010.10-201.12);
(4) 无锡锡山区经济与社会“十二五”规划(2010.7-2011.1);
(5) 无锡锡山现代服务业“十二五”规划(2010.10-2011.1);
(四)成果
1、专著
《企业纵向关系论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04年
2、教材:
《管理经济学》(mba教材),主编,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6年7月。
3、文章:近十年在本学科最高刊物上发表文章20多篇,包括《管理世界》4篇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7篇,《经济学动态》4篇,《金融研究》和《世界经济》等,在《南方周末》、《中国经营报》等报刊发表多篇文章和专访。主要文章有:
(1) 周勤,赵静,盛巧燕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,中国能源补贴政策形成和出口产品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,2011年第3期;
(2) 周勤,黄亦然:民主与经济增长研究综述《经济学动态》2010年第2期;
(3) 周勤,田珊珊:技术贸易壁垒、质量管制与产业成长《产业经济研究》2010年第3期;
(4) 周勤,周绍东:产品内分工与产品建构陷阱:中国本土企业的困境与对策《中国工业经济》2009年第8期,第58-67页;
(5) 周勤,吴利华,产业结构、产业竞争力和区域就业差异《世界经济》,2008年第1期;
(6) 周勤,吴利华,杨家兵:《中国工业经济》,中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纵向整合的模式选择,2007年第7期,第111-118页。
(7) 周勤,李家平:《产业经济研究》,什么是好的管制者?2007年第1期,人大复印资料《公共行政》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;
(8) 周勤,余晖:《管理世界》,转型时期中国产业组织的演化:产业绩效与产业安全, 2006年第10期;
(9) 周勤,徐捷:《金融研究》,我国上市公司规模与债务融资关系的实证研究, 2006年第8期;
(10) 周勤,万兴:《管理世界》,转型时期政府主导下电影产业纵向变革的原因与绩效研究,2005年第12期;
(11) 周勤,朱有为:《中国工业经济》,中国制造业与商业纵向关系:总量研究,2005年第8期;
(12) 周勤:《财贸经济》,我国连锁超市高速发展的理论和实证分析,2004年第8期;
(13) 周勤,陈柳:《中国工业经济》,技术差距和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战略,2004年第5期;
(14) 周勤,季敏:《产业经济研究》,网络外部性和高科技产品策略,2004年第3期;
(15) 周勤,盛巧燕:《经济学动态》,破产成本理论综述,2004年第7期;
(16) 周勤:《管理世界》,转型时期公用产品定价中的多重委托代理关系研究,2004年第2期;
(17) 周勤:《东南大学学报》,纵向关系、产业集聚和区域性主导产业的形成,2004年第1期;
(18) 周勤:《中国工业经济》,基于能源供应安全的国家之间能源政策的博弈,2003年第12期;
(19) 周勤:《中国工业经济》,“纵向一体化趋势和市场竞争力关系研究”,2003年第7期;
(20) 周勤:《南京大学学报》,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过度投资的原因和危害分析,2003年第5期;
(21) 周勤、季敏:《经济学动态》,“沉淀成本理论综述”, 2003年第1期;
(22) 周勤:《管理世界》,“这样的卡特尔为什么难以维持?”2002第6期;
(23) 周勤:《经济评论》, “政府管制和寻租的控制理论模型与应用”, 2002第3期;
(24) 吴广谋、周勤、胡汉辉:《数量经济和技术经济研究》, “技术进步下的产业过剩与价格震荡”, 2002第3期;
(25) 周勤:《经济学动态》, “纵向一体化测度理论的评介”, 2002第1期;
(26) 周勤、黄建毅:《产业经济研究》,“开放条件下纵向关联市场的贸易与保护”,2002年 第1期;
(27) 周勤:《东南大学学报》,“‘藕’状产业的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”,2001年第3期。
办公室:南京江宁区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经管楼a206室
联系电话:025-52090710
qin zhou
professor, phd
vice dean of school of economics & management,
southeast university, nanjing, 210096
phone: (0086) 13016997996,
fax: 86-25-83794731
e-mail: ,
1. basic personal information
- sex: male
- date of birth: dec 06, 1963
- place of birth: yancheng, jiangsu province
- other responsibilities: executive director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research center, southeast university
2. education:
1999 – 2003, ph.d. in economics, business school, nanjing university;
1992 – 1995, m.a. in economics, business school, nanjing university;
1981 – 1984, associate degree in engineering, nanjing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dynamics.
1980-1981 the 4th middle school nanjing
1978-1980 zijin middle school nanjing
3. work experience:
2011.1-2011.08 visiting scholar,finance department fordham university new york usa
2003 – 2006, postdoctoral researcher,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,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(cass);
1995 – present, school of economics & management, southeast university;
- teaching undergraduate, graduate and mba students, advising students doing ma and phd in finance and industrial economics, and doing research.
1984 – 1992, engineer, nanjing first chemiology instrument plant.
- engineer.
4. research field:
industrial economics, finance, economics of regulation, corporate finance
5. social responsibilities:
- senior researcher, public utilities research center, china national development & reform commission;
- senior researcher, public utilities research center, unirule institute of economics;
- executive panelist, western economics studies panel of jiangsu province, china;
- senior researcher, y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, nanjing university;
- supervisory member, bureau of audit, jiangsu province, china;
- supervisory member, bureau of price, nanjing city, china
6. papers, publications and works:
- works
(1). “enterprise vertical relations theory”, china social science press, 2004.
- textbooks
(1). “managerial economics”, chinese petroleum publishing company, march, 2003.
- papers:
(1). “technical trade barrier, quality regulation and industrial growth”, research on industrial economics, 3, 2010;
(2). “studies on correlations between democracy and economic growth”, economics information, 2, 2010;
(3). “division within product line and product structure trap: plights facing chinese enterprises and implications, china industrial economy, 8, 2009;
(4). “industrial structure,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and differences in regional employment”, world economy, 1, 2008;
(5). “vertical integration models of china public steel enterprises”, china industrial economy, 7, 2007;
(6). “what is the good regulator”, industrial economic review, 1, 2007;
(7). “industrial organization evolutions of china in transition: industrial performance and security”, management world, 10, 2006;
(8). “empirical studies on correlation between scale and debt finance for china public enterprises”,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, 8, 2006;
(9). “vertical changes of film industries dominated by government during china in transition: rationales and performance”, management world, 12, 2005;
(10). “vertical relations of manufacturing and commercial industries”, china industrial economy, 8, 2005;
(11). “theory and empirical studies on rapid growth of chain retailers in china”, trade and economics, 8, 2004;
(12). “technology gap and strategies on technology transfer of multi-national enterprises”, china industrial economy, 5, 2004;
(13). “network externalities and hi-tech products strategies”, research on industrial economics, 3, 2004;
(14). “comments of bankruptcy cost theories”, economics information, 7, 2004;
(15). “studies on multiple principle-agency relations of public goods pricing in transitional economy”, management world, 2, 2004;
(16). “vertical relations, industrial cluster and formation of regional leading industries”, academic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, 1, 2004;
(17). “game on energy resources policies among nations based on energy resources supply security”, china industrial economy, 12, 2003;
(18). “study on correlations between vertical integration trend and market competitiveness” china industrial economy, 7, 2003;
(19). “over investment on infrastructure in less-developed regions: reasons and damages”, academic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, 5, 2003;
(20). “comments of sunk cost theories”, economics information, 1, 2003;
(21). “why this cartel is hard to maintain?” management world, 6, 2002;
(22). “the model of regulation and rent-seeking control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,” economic review, 3, 2002;
(23). “industrial over-capacity and price fluctuation under technology advancement”,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& technical economics, 3, 2002;
(24). “comments of vertical integration measurement theories”, economics information, 1, 2002;
(25). “the trade and protection of vertical relevant market under open conditions,” research on industrial economics, 1, 2002;
(26). “structure of lotus root and industrial structural adjustment,” academic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, 3, 2000.


